实验室主任、创始人:毕厚杰
毕厚杰(1932年-2023年),1932年11月28日出生于上海市,195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次年因院系调整转入电信工程系学习。由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建设的需要,毕厚杰于1953年提前1年毕业,先在上海电话公司任技术员,1954年被分配到南京电信学校任教。1958年南京电信学校更名为南京邮电学院,自此毕厚杰在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等职,1998年开始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退休。
20世纪70年代初,毕厚杰教授主持参与了我国第一套可视电话系统(包括可视电话端机、10门宽带交换机和音控切换机等)的研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以后又组织所在的学术梯队(图像通信教研室)完成了我国第一个8Mb/s数字彩色电视会议系统的研制,1990年获邮电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成功地应用于福建省厦门等7个城市的会议电视联网系统。
毕厚杰教授曾先后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图像通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邮电高校无线通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信息产业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IEEE高级会员;在视频编码和图像通信等方面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11本专著和译著,培养硕士生40多名、博士生10名;为发展我国视频通信技术和基础理论,培养多媒体通信高级科技人才,推动现代通信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实验室主任:朱秀昌
朱秀昌,1947年8月生,江苏丹徒人。1982年、1987年分别获得获南京邮电学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会、图形图象学会高级会员。
朱秀昌教授长期从事图像和多媒体通信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参与并主持了国内领先的8M彩色会议电视系统、2M会议电视系统的研制工作。先后编著出版了“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等技术著作5本,发表专业技术论文40余篇。1993年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获原邮电部科技进步1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
实验室主任:李海波
李海波,1965生,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就读南邮,博士就读东南大学,师从国内信号处理鼻祖何振亚老先生,后赴瑞士在林雪平大学攻读第二博士学位。1999年成为瑞典UMEA大学国家终身教授,是瑞典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
李海波教授长期致力于媒体信号处理的研究,在人工智能,视频压缩、计算机视觉、交互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卓著学术成就。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得美国欧盟日本瑞典授权专利12项,孵化创立了5个高科技创业公司,其中VIMIO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手机流媒体商业化的公司,并成功于2005在伦敦股票市场上市。
李海波教授早在1987年就从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研究,是国内最早研究神经网络的学者之一。在瑞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世界上开创了把人脸分析纳入计算框架的先河,这是一个奠基性成果,今天的计算机人物动画,人脸分析,情感分析等技术均架构于此框架。2011年被聘为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媒体技术首席教授并成为欧州理工学院(EIT)媒体技术欧州领军人。
实验室主任:刘峰
刘峰,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江苏省高等教育学院教育人工智能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南京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图形与虚拟现实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
刘峰教授分别于 1993 年和 1997 年在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4 年在新加坡 Safe-T-NetTM 研究所从事视频技术的研究。2013 年至 2014 年作为“图像处理与多媒体通信”境外研修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人员到台湾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刘峰教授主持或参与 10 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主持 20 余项校企合作研发课题;主持科研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次,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 次,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 100 余篇,独立和合编著作 6 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0 余项,转让国家发明专利 4 项。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 次,二等奖 3 次,校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2 次。